跳到主要內容

讀書會回顧(上)

參加青堤瑜伽的讀書會已經有一陣子了,到目前為止讀過的書有《瑜伽的科學》、《瑜伽:身心靈合一之旅》、《瑜伽,遇見真我的進行式》、《瑜伽之心》、《瑜伽真的有用嗎?》、《艾揚格瑜伽聖經》、《瑜伽之樹》和《印度智慧書》。

我先自首,我不是典型瑜伽人 —— 頭頂聖光、腳踩祥雲,手捻蘭花,口吐真言,滿心喜悅澤愛眾生(好啦,根本沒有這種人)。

我從小就對身心靈類的書籍無感,所以我剛練瑜伽時還蠻苦惱的,因為我只要喜歡一個東西,就會開始唸書查資料,那時瑜伽同好們推薦的書都跟身心靈、神、意識有關,我就覺得..........很煩。但我真心喜歡體位法,也領受到體位法帶給我的好處。所以有一陣子我是把瑜伽的身體和心靈分開來看,也就是一般人對待瑜伽的方式——當個健身操,或是當個大人的玩具來玩。

後來跟著Eason老師練習,老師要我們開讀書會念《印度智慧書》,或許是緣分不夠吧,這本書一直無法讓我產生共鳴,特別是死亡與業報的部分。不是我不能接受業報這個概念,只是作者的解釋無法說服我。但是我對印度哲學理解不深,無法批判。我不喜歡用「我覺得.....這樣對」、「我覺得.....這樣不對」的感覺派淺淺的討論,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參禪。

為了讓讀書會的討論品質提高,我開始努力唸書,那時候翻了幾本,第一本讓我很感動的是《瑜伽之樹》。這本是瑜伽大師艾揚格的演講集,因為是演講稿,文字直白且深入淺出。艾揚格是現代瑜伽體位法大師,他將體位法與瑜伽八肢結合,也就是如何藉由體位法實現瑜伽八肢:持戒、精進、體位、呼吸、制感、攝心、禪那、三摩地*。

艾揚格的體位法做的出凡入勝,大概也因為這樣總有人攻擊他偏離瑜伽正道。所以在《瑜伽之樹》裡他不斷申明他不是只是個瑜伽運動員,而是真的將瑜伽經的修行貫徹在體位法中(唸書的掌握話語權就瞧不起用身體的,真是今古不變,東西亦同)。

也還好艾揚格是這樣不服氣,持續鑽研瑜伽經及研究體位法,著作等身,為瑜伽界留下豐厚的資產。

我將《瑜伽之樹》介紹給Eason老師,Eason老師也非常欣賞艾揚格,所以讀書會接下來的兩本書就是《瑜伽之樹》和《艾揚格瑜伽聖經》。這兩本書對瑜伽八肢著墨甚多,《瑜伽之樹》還特別描述了他對瑜伽老師這個職業的高標準。以書裡的標準而言,艾楊格可說是抱著奉愛的心情在教授瑜伽:比學生更努力練習,密切觀察觸碰學生,甚至將學生的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。艾揚格也勸告瑜伽學生不要神話老師,要帶著鷹眼仔細觀察老師,老師的墮落都是學生怠惰所致。

除了描寫瑜伽大方向,艾揚格也在書裡呈現坦率可愛的一面。不像那些說了口好道德的修行人,艾揚格面對欲望極誠實,毫不逃避自己身為「人」的那一面。光是他寫如何面對冰淇淋的誘惑就寫了好幾頁,下床前要思考,打開冰箱前要思考,打開蓋子前也要想很多,甚至要入口了都還是在想。看得我都想說冰淇淋沒那麼好吃,別吃了吧。好不容易在這個章節看完了老先生與冰淇淋的戰鬥,冰淇淋又在後面的章節勾勾纏。把老先生對冰淇淋的戒急用忍看完,是我這輩子對冰淇淋最清心寡欲的一個月。

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修行人就要無嗔無癡無喜無悲。像艾揚格這樣有喜有樂有悲有怒似乎不像修行人。但是所謂的「修行人」是什麼樣子呢?身為人真的能夠沒有情緒嗎?刻意的不讓情緒上身是否壓抑了什麼?無的相反是有,刻意追求「無」的結果是否讓「有」從心中來?

撇過頭不表示事實不存在,不看自己的黑暗面,就不會知道黑洞正將自己吞噬。正視表象下的黑暗,不恐懼不逃避也是瑜伽。瑜伽的體位法充滿了暗示,以Laghu Vajrasana來說,這是雷電之神因陀羅(Indra)的金剛杵,劈下閃電降服內在五魔。我們吐氣在Indra的金剛杵中毀滅,又在吸氣中找回自己。每口呼吸都是戰鬥,每次回歸正位都是重生。

金剛杵
image credit: mumu設計工作室
http://www.mrmu.com.tw/2009/02/12/diamond-kinkong/
極致的後彎中湧現了什麼?
Laghu Vajrasana
image credit: Alice Tsai

瑜伽的起源《薄伽梵歌》就是一首勸戰歌,是黑天勸阿周那對手足開戰。也是自己對自己的內在開戰。從開戰前的逃戰、怯戰,到在真正的戰場中疲憊、痛苦、懷疑、憤恨,再到最後的昇華。裡面的每一時每一刻,都有瑜伽。

瑜伽,是直面暴力而生的和平蓮花。



*這裡的瑜伽八肢採用的是《瑜伽之心》的翻譯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?

「兩塊磚?你會不會太誇張了?」 男同學一臉緊張看著我,搖搖頭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不是普通硬,我需要兩塊磚。」 「是嗎?你『需要』嗎?還是你『想要』?」 我帶的動作是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 (中文有人照梵文翻成「三肢前彎」,也有人看外形翻成「半英雄坐姿前彎」)。如下圖所見,直角算一肢,彎腳算一肢,臀部算一肢。這三肢最好在同一個平面上,像下面這張圖。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髖關節,適合給長期坐在電腦桌前以至於骨盆僵化固著的現代人調整身體。 但總是歪坐享受文明的現代人一做這個動作,臀部幾乎全往直腳的地方塌,基礎不穩,勉強前彎只是歪斜的更嚴重。所以一般老師會讓學生在直腳的臀部下墊毛毯,讓兩邊骨盆一樣高,像下面這張圖。 墊毛毯只是權宜,最好在瑜伽練習及日常生活中逐步將骨盆轉正,將髖關節活動開,最終撤掉毛毯,才最有效果。就像有些女生為了減肥穿馬甲,如果是減肥初期靠馬甲理解怎麼讓身體集中,那馬甲還有點用。如果以為什麼都不做,穿上馬甲就能變身林志玲,那馬甲下永遠只是一顆黑青的泡芙。 所以囉,拿輔具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:不論用起來多愛多喜歡,總有一天,你都得讓他走。 為了怕將來捨不得放下輔具,最好一開始就多開發自己的身體一點,輔具用的精簡一點。在最必要的時候讓輔具畫龍點睛,其他時候儘量靠自己。所以我看到這位男同學在最多只墊塊毛毯的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裡用了兩塊磚,當然很吃驚。一塊磚塊大概是一張毛毯的三倍厚,男同學墊了兩塊磚頭,大概是別人的六倍高。 看得出來,墊了這麼高後,他感到很安心。但是,瑜伽如果只是餵養你的安心,讓你在舒適圈裡安逸懶散,那就不是瑜伽了。 我叫他給我一塊磚。男同學滿臉驚恐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真的不是普通硬,一塊不行吧。」相較他的驚恐,我則是伸出手,滿臉確定。 男同學猶豫不決的抽出磚,一副想遞又不想遞給我的樣子。他的手還在慢慢挪移,我則是直接伸手接過磚頭。男同學神色慌張,臀部懸空,一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樣子。我開口要他慢慢地呼吸,慢慢地坐下,去感覺緊的地方,會痛就停下來,但是不要放棄。 他照我的指示,慢慢地呼吸,慢慢照做,臀部也慢慢降落在一塊磚上。 穩穩地降落,沒有勉強。 我問他會痛嗎? 「不會。」男同學...

宛如曼陀羅

前幾天朋友問我在家裡練習時,可不可以跳過拜日式AB,只練自己不擅長的部分,比方說邊看電視邊來個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(站姿拉腳趾平衡)。 身為一個曾經邊看DVD邊練船式的人來說,實在很沒立場跟她說別這樣。但也因為我曾經這麼執著過,我也才能夠理直氣壯說:「千萬別這樣。」 單練個別體位法不過是練肌肉而已。如果只想練肌肉,不如直接去健身房。成效絕對比瑜伽快,苦果也絕對比瑜伽深。 有太多人太想做到某些體位而以健身的方式練習,練到最後身體太緊,無法扭轉或後彎。連身體都無法平衡,就別說心靈了。 所以我的建議是練習一定要專心。有了練習的念頭,就算時間不多,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,也還是定在當下,從拜日AB開始,各五次結束後可以直接跳到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。中間的trikonasana等都可以不要做,但是儘量不要省略拜日AB。因為拜日AB既是暖身,也是基礎,一步步的延伸才是Ashtanga。 不斷琢磨拜日AB。比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式的單練個別體位還有用。 剛好信安老師也在前幾天分享了 Bandha的意義 。這個常常掛在瑜伽人嘴上的Bandha是什麼?據說瑜伽練半天就在練Bandha,據說有了Bandha就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(真是想太多),那到底Bandha是什麼?據Ashtanga掌門人Sharath的回答,Bandha就是「身體變輕」,練習的法門則在Vinyasa的跳穿, Navasana及最後Utpluthih時把自己提起來。 仔細思考這幾個動作,歸根結底,其共同本質不也一樣是在拜日AB的前跳與後跳。 很多人覺得拜日AB外觀平淡,不斷重複又累又無聊。我以前年輕不懂事也很受不了每次mysore得做那麼多次拜日。但是隨著練習的時間增加,動作做的越來越多(也就是經歷的挫折越來越多),我慢慢理解拜日AB與後續動作間的關聯性。也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俯瞰,見山式開始前跳後跳上犬下犬,宛如以自己的身體往後往下往上往前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圓,這些圓重複疊合不斷擴散,像是一圈又一圈的曼陀羅,倏忽綻放,下一秒風吹沙過,留下的只有平靜。 (原文貼於2015/12/22的個人臉書上)

ASify an amazing me! 喚醒生殖輪,喚醒與原生家庭的關係。

我以為我辦這個活動可以為女生們點燃內心小火花,沒想到最終最療癒的是我自己。 ASify 除了是個瑜珈運動服飾的品牌以外,要怎麼能夠藉由這個品牌,推動更多女生更喜歡自己一點,也是我最大的期望。 所以我們的 slogan 是「 讓美麗變成力量 」,希望將正向的力量帶給每一個嚮往美麗的女生。 今年有了 ASify敦化店 可以辦活動,我更有機會將這個理想落實出來。 第一次的活動我取名為「 ASify an amazing me!」 我辦在 3/8、3/9 女神節。 從女神的誕生想到 生殖輪 ,所以我請了脈輪專家,也是原始學院創辦人 琳老師 幫我帶生殖輪活動。 但我不希望活動太學術太枯燥,所以又請了專業護理師玉如在 3/8 的晚上先在 ASify line 社群裡辦一場 live talk,想說從性的角度切入,可能會讓活動有趣一點。 辦 live talk 之前我很焦慮,很擔心活動很乾,擔心沒人上線、又擔心準備不足。 很感謝私域專家 Paul 非常無私的借我他自己的小私域讓我預演 live talk,還幫我看腳本,近乎是手把手的帶我走過一遍。 也很感謝琳老師跟玉如非常包容我的焦慮,跟我一次又一次的會前會。 3/8 晚上 live talk 順利完成,琳老師在最後為三位同學提供抽脈輪牌卡的祝福。大家的回應都很熱烈。 活動結束後還有同學在 ASify官方 line 說抽到的牌卡真的很符合她現在的茫然狀態,很感謝我們規劃了這麼一個好活動。 總算讓我鬆下第一口氣。 3/8 結束後,還有 3/9 的實體活動,一樣讓我很緊張。 3/9 的活動類似 3/8 的 live talk,因為有場地,多加了 體位法 的練習。 來參加活動的人也很有趣,有直覺很強,受朋友喜歡,容易有很多朋友,但會過度注重朋友而把自己變不見的人。 也有工作能力很強,受到重用,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,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卻被放到最後面的人。 還有幾位長相甜美身材超辣,但卻對自己沒自信,感情生活裹足不前的人。 我們先抽脈輪牌卡, 由琳老師幫大家解牌卡。 女生真的是普遍對自己不滿意。 有人提到現在看到以前的照片都覺得以前很漂亮,但是在「以前」的那個「當下」,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好看。 要怎麼樣在「當下」對自己滿意呢? 我們都不想總是在「回想從前」時覺得好可惜,如果能「在那個時候」再喜歡自己一點就好了。 我們希望的是在當下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