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青堤瑜伽的讀書會已經有一陣子了,到目前為止讀過的書有《瑜伽的科學》、《瑜伽:身心靈合一之旅》、《瑜伽,遇見真我的進行式》、《瑜伽之心》、《瑜伽真的有用嗎?》、《艾揚格瑜伽聖經》、《瑜伽之樹》和《印度智慧書》。
我先自首,我不是典型瑜伽人 —— 頭頂聖光、腳踩祥雲,手捻蘭花,口吐真言,滿心喜悅澤愛眾生(好啦,根本沒有這種人)。
我從小就對身心靈類的書籍無感,所以我剛練瑜伽時還蠻苦惱的,因為我只要喜歡一個東西,就會開始唸書查資料,那時瑜伽同好們推薦的書都跟身心靈、神、意識有關,我就覺得..........很煩。但我真心喜歡體位法,也領受到體位法帶給我的好處。所以有一陣子我是把瑜伽的身體和心靈分開來看,也就是一般人對待瑜伽的方式——當個健身操,或是當個大人的玩具來玩。
後來跟著Eason老師練習,老師要我們開讀書會念《印度智慧書》,或許是緣分不夠吧,這本書一直無法讓我產生共鳴,特別是死亡與業報的部分。不是我不能接受業報這個概念,只是作者的解釋無法說服我。但是我對印度哲學理解不深,無法批判。我不喜歡用「我覺得.....這樣對」、「我覺得.....這樣不對」的感覺派淺淺的討論,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參禪。
為了讓讀書會的討論品質提高,我開始努力唸書,那時候翻了幾本,第一本讓我很感動的是《瑜伽之樹》。這本是瑜伽大師艾揚格的演講集,因為是演講稿,文字直白且深入淺出。艾揚格是現代瑜伽體位法大師,他將體位法與瑜伽八肢結合,也就是如何藉由體位法實現瑜伽八肢:持戒、精進、體位、呼吸、制感、攝心、禪那、三摩地*。
艾揚格的體位法做的出凡入勝,大概也因為這樣總有人攻擊他偏離瑜伽正道。所以在《瑜伽之樹》裡他不斷申明他不是只是個瑜伽運動員,而是真的將瑜伽經的修行貫徹在體位法中(唸書的掌握話語權就瞧不起用身體的,真是今古不變,東西亦同)。
也還好艾揚格是這樣不服氣,持續鑽研瑜伽經及研究體位法,著作等身,為瑜伽界留下豐厚的資產。
我將《瑜伽之樹》介紹給Eason老師,Eason老師也非常欣賞艾揚格,所以讀書會接下來的兩本書就是《瑜伽之樹》和《艾揚格瑜伽聖經》。這兩本書對瑜伽八肢著墨甚多,《瑜伽之樹》還特別描述了他對瑜伽老師這個職業的高標準。以書裡的標準而言,艾楊格可說是抱著奉愛的心情在教授瑜伽:比學生更努力練習,密切觀察觸碰學生,甚至將學生的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。艾揚格也勸告瑜伽學生不要神話老師,要帶著鷹眼仔細觀察老師,老師的墮落都是學生怠惰所致。
除了描寫瑜伽大方向,艾揚格也在書裡呈現坦率可愛的一面。不像那些說了口好道德的修行人,艾揚格面對欲望極誠實,毫不逃避自己身為「人」的那一面。光是他寫如何面對冰淇淋的誘惑就寫了好幾頁,下床前要思考,打開冰箱前要思考,打開蓋子前也要想很多,甚至要入口了都還是在想。看得我都想說冰淇淋沒那麼好吃,別吃了吧。好不容易在這個章節看完了老先生與冰淇淋的戰鬥,冰淇淋又在後面的章節勾勾纏。把老先生對冰淇淋的戒急用忍看完,是我這輩子對冰淇淋最清心寡欲的一個月。
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修行人就要無嗔無癡無喜無悲。像艾揚格這樣有喜有樂有悲有怒似乎不像修行人。但是所謂的「修行人」是什麼樣子呢?身為人真的能夠沒有情緒嗎?刻意的不讓情緒上身是否壓抑了什麼?無的相反是有,刻意追求「無」的結果是否讓「有」從心中來?
撇過頭不表示事實不存在,不看自己的黑暗面,就不會知道黑洞正將自己吞噬。正視表象下的黑暗,不恐懼不逃避也是瑜伽。瑜伽的體位法充滿了暗示,以Laghu Vajrasana來說,這是雷電之神因陀羅(Indra)的金剛杵,劈下閃電降服內在五魔。我們吐氣在Indra的金剛杵中毀滅,又在吸氣中找回自己。每口呼吸都是戰鬥,每次回歸正位都是重生。
瑜伽的起源《薄伽梵歌》就是一首勸戰歌,是黑天勸阿周那對手足開戰。也是自己對自己的內在開戰。從開戰前的逃戰、怯戰,到在真正的戰場中疲憊、痛苦、懷疑、憤恨,再到最後的昇華。裡面的每一時每一刻,都有瑜伽。
瑜伽,是直面暴力而生的和平蓮花。
*這裡的瑜伽八肢採用的是《瑜伽之心》的翻譯。
我先自首,我不是典型瑜伽人 —— 頭頂聖光、腳踩祥雲,手捻蘭花,口吐真言,滿心喜悅澤愛眾生(好啦,根本沒有這種人)。
我從小就對身心靈類的書籍無感,所以我剛練瑜伽時還蠻苦惱的,因為我只要喜歡一個東西,就會開始唸書查資料,那時瑜伽同好們推薦的書都跟身心靈、神、意識有關,我就覺得..........很煩。但我真心喜歡體位法,也領受到體位法帶給我的好處。所以有一陣子我是把瑜伽的身體和心靈分開來看,也就是一般人對待瑜伽的方式——當個健身操,或是當個大人的玩具來玩。
後來跟著Eason老師練習,老師要我們開讀書會念《印度智慧書》,或許是緣分不夠吧,這本書一直無法讓我產生共鳴,特別是死亡與業報的部分。不是我不能接受業報這個概念,只是作者的解釋無法說服我。但是我對印度哲學理解不深,無法批判。我不喜歡用「我覺得.....這樣對」、「我覺得.....這樣不對」的感覺派淺淺的討論,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參禪。
為了讓讀書會的討論品質提高,我開始努力唸書,那時候翻了幾本,第一本讓我很感動的是《瑜伽之樹》。這本是瑜伽大師艾揚格的演講集,因為是演講稿,文字直白且深入淺出。艾揚格是現代瑜伽體位法大師,他將體位法與瑜伽八肢結合,也就是如何藉由體位法實現瑜伽八肢:持戒、精進、體位、呼吸、制感、攝心、禪那、三摩地*。
艾揚格的體位法做的出凡入勝,大概也因為這樣總有人攻擊他偏離瑜伽正道。所以在《瑜伽之樹》裡他不斷申明他不是只是個瑜伽運動員,而是真的將瑜伽經的修行貫徹在體位法中(唸書的掌握話語權就瞧不起用身體的,真是今古不變,東西亦同)。
也還好艾揚格是這樣不服氣,持續鑽研瑜伽經及研究體位法,著作等身,為瑜伽界留下豐厚的資產。
我將《瑜伽之樹》介紹給Eason老師,Eason老師也非常欣賞艾揚格,所以讀書會接下來的兩本書就是《瑜伽之樹》和《艾揚格瑜伽聖經》。這兩本書對瑜伽八肢著墨甚多,《瑜伽之樹》還特別描述了他對瑜伽老師這個職業的高標準。以書裡的標準而言,艾楊格可說是抱著奉愛的心情在教授瑜伽:比學生更努力練習,密切觀察觸碰學生,甚至將學生的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。艾揚格也勸告瑜伽學生不要神話老師,要帶著鷹眼仔細觀察老師,老師的墮落都是學生怠惰所致。
除了描寫瑜伽大方向,艾揚格也在書裡呈現坦率可愛的一面。不像那些說了口好道德的修行人,艾揚格面對欲望極誠實,毫不逃避自己身為「人」的那一面。光是他寫如何面對冰淇淋的誘惑就寫了好幾頁,下床前要思考,打開冰箱前要思考,打開蓋子前也要想很多,甚至要入口了都還是在想。看得我都想說冰淇淋沒那麼好吃,別吃了吧。好不容易在這個章節看完了老先生與冰淇淋的戰鬥,冰淇淋又在後面的章節勾勾纏。把老先生對冰淇淋的戒急用忍看完,是我這輩子對冰淇淋最清心寡欲的一個月。
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修行人就要無嗔無癡無喜無悲。像艾揚格這樣有喜有樂有悲有怒似乎不像修行人。但是所謂的「修行人」是什麼樣子呢?身為人真的能夠沒有情緒嗎?刻意的不讓情緒上身是否壓抑了什麼?無的相反是有,刻意追求「無」的結果是否讓「有」從心中來?
撇過頭不表示事實不存在,不看自己的黑暗面,就不會知道黑洞正將自己吞噬。正視表象下的黑暗,不恐懼不逃避也是瑜伽。瑜伽的體位法充滿了暗示,以Laghu Vajrasana來說,這是雷電之神因陀羅(Indra)的金剛杵,劈下閃電降服內在五魔。我們吐氣在Indra的金剛杵中毀滅,又在吸氣中找回自己。每口呼吸都是戰鬥,每次回歸正位都是重生。
金剛杵 image credit: mumu設計工作室 http://www.mrmu.com.tw/2009/02/12/diamond-kinkong/ |
極致的後彎中湧現了什麼? Laghu Vajrasana image credit: Alice Tsai |
瑜伽的起源《薄伽梵歌》就是一首勸戰歌,是黑天勸阿周那對手足開戰。也是自己對自己的內在開戰。從開戰前的逃戰、怯戰,到在真正的戰場中疲憊、痛苦、懷疑、憤恨,再到最後的昇華。裡面的每一時每一刻,都有瑜伽。
瑜伽,是直面暴力而生的和平蓮花。
*這裡的瑜伽八肢採用的是《瑜伽之心》的翻譯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