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6的文章

ashtanga一週練六天的規矩

前幾天,我在我的信箱看到一封信。是一個不認識的網友透過部落格的留言板留言問我問題,我連到部落格想回答,卻發現他已經刪了問題,我無從回答卻又暗暗可惜,這問題真的很有趣也很常見,我以前也曾為此糾結過。我想或許是網友的問題裡面提到一些較隱私的資訊,他不方便公開,所以我將比較個人的資訊拿掉,將他的問題重述如下: 「我想鍛鍊自己的修行,打算從訓練意志力著手,所以想增加ashtanga的練習量。因為我的工作得經常出差,沒辦法跟同一個老師固定練習,而且我還做其他運動,如果每天又做其他運動又練ashtanga,身體會受不了,所以我想問:如果一週練習兩天mysore,一天LED,這樣是否符合ashtanga的『規矩』?」 這個問題其實相當普遍,許多想練習ashtanga的人都會因為一週練習六天的要求卻步,因此覺得ashtanga可望而不可及。 我要先說明的是,我只是一個練習年資很短的練習者,怎麼樣我都不算是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。我只能就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和觀察到來談談這個問題。 從我剛開始學ashtanga以來,就一直聽到有人說ashtanga很難、很累、很辛苦,非常考驗意志力。而且一週一定要練習六天,沒有的話就不是練ashtanga。 這點當然沒錯。可是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,一週別說是練六天,光是能練到三天都不容易。我記得我剛開始練ashtanga的時候,練一天大概要躺三天,所以一個星期只能練兩天(是的,我曾經這麼遜過)。 但我還是很嚮往ashtanga練習者的光環:刻苦、忍耐、意志力堅強和體位法高超。但是我的身體實在做不到,所以....所以.....我就看很多youtube的ashtanga影片安慰自己。 在那段時間裡我看到Kino的一段影片,在影片中,網友寫了email問Kino類似的問題,他說他剛開始學ashtanga,但是他沒有辦法做到一個星期練六天,他只能做到一個星期練三天,這樣子還算是練ashtanga嗎? 我當時聽了也想,對啊,這樣算嗎?我當時的練習量比影片裡的網友還少一天,一個星期只能練兩天,這樣子算嗎? Kino在影片裡露出她的招牌可愛笑容說那個網友很棒,初學者能夠一週練習三天已經非常了不起,希望該網友持續練習不要放棄,之後也許可以考慮多增加一天變成一週練習四天,然後一週練習五天,也許有一天,真的就可以達成一週練習六天的目標。 ...

ashtanga口令課觀摩記

我和同學一起站在教室外面當觀眾 謝謝同學Kiaya Liu幫我們拍照 因為颱風的關係,原訂星期六的mysore延後到星期一上,原訂星期一早上的口令課則往後延兩個小時。本來星期六、星期日mysore完後,星期一接個口令課剛剛好。颱風一來攪局,變成星期一早上mysore完後,接下來直接上口令,也就是一天練兩次ashtanga。 星期日mysore完,同學們紛紛互相打聽,到底隔天練完mysore後要不要留下來上口令課。如果真的撐不住一天練兩次ashtanga,那到底是要把機會留給mysore還是留給口令。 我因為早就把口令課的機會讓給老公,所以我沒什麼抉擇問題。 不過星期一還是看到一些勇者同學拼了,上完mysore繼續上口令,結束時有同學快虛脫,掛在門上連門都推不動。 我也知道同學捨不得的心情,畢竟,昨天是 AYTW 今年的最後一堂課,接下來老師要離開台灣一陣子,下次不管是mysore還是口令,要能上到信安老師的課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後了。 mysore完畢後,我和幾個同學先到外面吃早餐,大概四、五十分鐘回來後,教室裡的同學已經進入Upavistha Konasana B。我們驚呼好快,以倖存者的心態在門口津津有味的看裡面的同學 受苦 練習。 Upavistha Konasana B image source: ashtanga info 我在今年五月時上過一次信安老師的二級口令課,那次印象好深刻,別的不說,光在Bakasana B(從下犬式跳到烏鴉)停到天荒地老的記憶就熱乎乎的停在大腦裡一直沒散去。那時候腳懸空身體撐在手上,老師不知道花了幾分鐘才數到三,好不容易聽到老師數四,耳邊立刻傳來同學們鬆一口氣的聲音。是的,這個動作還沒結束,但我們都已經撐到四了,五還會遠嗎? 結果是會遠,非常非常遠。 我在心裡默數到三十,老師還沒有說出「Five」。我感覺到懷疑與猜忌在空氣裡蔓延,連我都在揣想老師是不是已經拋棄我們回家了。 烏鴉上的停留真的非常久,久到想乾脆下來看老師到哪去了(其實也是真的撐不住了),就在意志力要喪失,腳快要碰到地板的時候,突然傳來老師的「Five!」 大家二話不說往後跳。怦怦怦怦一陣聲響結束後,老師說:「我是說『Five』又不是說『jump』。」 這就是口令課,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口令課。 所以每次...

好好練習,一切就來

我以前說過在練習ashtanga以前,我是運動弱雞,我的運動有多弱呢?據說只要是小朋友都可以跳得過的跳箱,我到現在還沒有跳成功過(小時候就跳不過,現在長這麼大這麼重就更別說)。桌球課和網球上完都好累,因為總是打不到球,只好滿地撿球。國中時要跑大隊接力,這個班上一半的人都得參與的活動非常恐怖,想躲都躲不了。開始練跑前,負責訓練的體育股長會先一一量測大家的速度。輪到我拼死拼活跑到終點線後,只見體育股長鐵青著臉說看來得放條狗追我,我才能跑的跟一般人一樣。 開始接觸瑜伽時,我已經過了三十歲還生過小孩,三十歲以前就沒有體力黃金期,三十歲以後更是弱中之弱,除了女生都有的柔軟外,沒一點長處。所有需要力量的動作都讓我痛不欲生,別說船式折磨我非常久,就連瑜伽最基礎的virabdrasana戰士系列的動作,我剛開始練習時,大腿都痠到想哭。 一開始練習戰士一時,我只求撐過數很快的五秒,然後是慢一點的五秒,然後才是五個呼吸,沒有力氣想到做這個動作有什麼好處或目的。只是一直練習一直練習後,有一天突然發現我的腳可以停在那個動作不會痠,然後再有一天,我發現我的大腿根部很痠,原來在我轉來轉去的過程中把髖關節轉開了。然後再有一天我發現,單單是伸直手合掌這個動作,我的胸就打開了。 看看箭頭的方向,戰士一不但訓練力量,還能開胸與開髖。 image source: 《 瑜伽墊上解剖書:流瑜伽及站姿體位 》 前幾個星期AYTW mysore練習後,有位同學問信安老師既然Marichasana系列是開髖動作,為什麼她不覺得有開髖呢? 信安老師要她不要太重視體位法的目的,先把動作和呼吸配合好再說。 後來那同學跟我聊起她會問老師這個問題,並不是特別想開髖。她主要是擔心自己做錯了,因為她一直沒有開髖的感覺,擔心自己沒開到髖,反而傷到膝蓋或其他部位。 這的確是很多人擔心的一點,也是我剛開始接觸瑜伽時最介意的:到底怎麼做才正確?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用錯方法,長時間練下來不但沒幫到自己反而受傷。所以身體一點點小痠小痛就趕快跑去問老師,自己是不是受傷了。 現在角色互換,我自己變成老師,學生下課後也總來問我他大腿痠,背痠、肚子痠、手痠,會不會受傷了? 我聽了總是忍不住想笑。畢竟我自己以前就是這樣神經兮兮,一點小痠小通就疑神疑鬼。但是隨著練習與受傷經驗的累積,我終於發現一件事:「受傷」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