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腳踏車、走路、馬拉松、游泳、熱氣球,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乾淨的環遊世界呢?
瑞士商人Andre Borschberg和心理醫生Bertrand Piccard發起的太陽動力計劃(Solar Impulse)從2009年就開始嘗試製作太陽能單人飛機,也就是飛行過程中不耗一滴燃料,全靠太陽能起降與飛行。是的,白天靠太陽能飛行,晚上沒太陽也還是靠太陽能飛行,那要怎麼靠呢?當然必須仰賴蘊含台灣工程師血淚與肝臟的太陽能蓄電池了。
![]() |
image credit: Solar Impulse Facebook |
連續幾次短程飛行取得珍貴的飛行紀錄後,他們在2014年底發展出Solar Impulse 2,計劃橫渡亞洲與美洲。今年三月八日,Solar Impulse 2已經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發,一路飛飛飛,飛過沙漠、飛過喜馬拉雅山,飛過緬甸曼德勒,現在已經飛到中國重慶了。我剛剛連上Solar Impulse 2 的網站,飛行員皮卡先生正在休息,休息完畢後,下一站飛中國南京,接著要橫渡太平洋飛到夏威夷,再穿過美國西岸、紐約,最後飛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,完成橫越美洲、亞洲的計劃。
這次成功後,下一步大概就會串起歐洲、澳洲、大洋洲,逐步完成以太陽能飛機周遊世界的計劃吧。畢竟皮卡先生就是第一個坐熱氣球飛越全球的飛行員之一,到世界探險一直是的他的習慣。
或許不只是他,也是瑞士人的習慣。據說在阿爾卑斯山環繞成長的瑞士人,習慣爬山面對未知的挑戰,他們喜歡登上山頂,習慣從山頂俯瞰,以和別人不同的角度面對世界。阿爾卑斯山變化多端,真正的探險家不會只有蠻勇,還要有智慧及耐心。皮卡先生就不單單只是探險家而已,他的本業是心理醫生。想想我們多山的台灣也應該培養出很多探險家才是,而不是把資源都丟向做削價競爭的高勞力密集產業。
或許不只是他,也是瑞士人的習慣。據說在阿爾卑斯山環繞成長的瑞士人,習慣爬山面對未知的挑戰,他們喜歡登上山頂,習慣從山頂俯瞰,以和別人不同的角度面對世界。阿爾卑斯山變化多端,真正的探險家不會只有蠻勇,還要有智慧及耐心。皮卡先生就不單單只是探險家而已,他的本業是心理醫生。想想我們多山的台灣也應該培養出很多探險家才是,而不是把資源都丟向做削價競爭的高勞力密集產業。
回到皮卡先生,這位有科學背景的冒險家要如何面對史無前例的飛行壓力呢?太陽能源雖然乾淨,但是飛行速度無法與石油相比,所以得飛更久。飛行的上下高度差很大,才飛到零下二十度的喜馬拉雅山,12個小時後就到40度的南亞。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自然會影響到身體,高山症、中耳不平衡都是大家能想像的症狀,背負「世界第一次」的飛行員想必有更多的心理與神經壓力。
![]() |
image credit: Solar Impluse Facebook |
看新聞才知道Solar Impulse成員選擇的運動及排解壓力方法就是瑜伽。想想也對,瑜伽激烈起來非常激烈,但要在激烈中找到平衡,在平衡中找到內心的平靜。沒有經過焠鍊的平靜都是假。Ashtanga大師Chuck Miller在【Guruji】裡提到Ashtanga裡的各個動作都可以與人生各情境產生聯想,看你有沒有細細探究而已。
Borschberg已經接受一整年的瑜伽訓練,皮卡先生也會採用瑜伽的各式技巧幫助身心平衡,單人機的駕駛艙還可以整個放平當作瑜伽墊來使用。
Borschberg已經接受一整年的瑜伽訓練,皮卡先生也會採用瑜伽的各式技巧幫助身心平衡,單人機的駕駛艙還可以整個放平當作瑜伽墊來使用。
瑜伽是世界的,真的一點也不錯。
想看看Solar Impulse 2的飛行日誌嗎?請看:http://www.solarimpulse.com/home
Solar Impluse 2也有臉書哦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larimpulse?utm_source=site&utm_medium=thumbnail&utm_content=join-us&utm_campaign=facebook
新聞參考來源:The Times of India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