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大阪京都奈良瑜伽行(2):從瑜珈師變身障



這次的旅行計劃是去日本後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練習Ashtanga,晚上九點練習陰瑜伽。由於日本和台灣有一個小時的時差,所謂的六點起床事實上是五點起床。

也就是說,夜行動物們走著瞧。

夜貓好友與老公每每談起行程,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要真能在寺廟裡完成如此精實的練習,一定走路有風,背後有聖光加持(圓滿寺是供奉小嬰兒及生類的寺廟,聖光裡想必有喵光)。期待的同時又怕早起練習幾天就倦了、累了、乏了,想逃走卻被關在寺廟裡,逃出無門,只能反覆咀嚼自己的懶散與墮落。

老公與夜貓好友出發前內心忐忑,我倒是老神在在,畢竟瑜伽是我的專業,這種練習量對我來說只是片小蛋糕。我還跟老公誇下海口,他真爬不起的話就繼續睡吧,我會幫他把他的分量練完。

結果,最後是老公把我的分量練完了,因為我練習Ashtanga的第一天就受傷。

剛去日本時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冷、太乾、空氣太潔淨、食物太好吃還是其它什麼原因,總之第一天練習非常不順利,扭轉沒有平常深,跳穿也吃力,做到最後一個動作,也就是頭倒立再對折九十度時,腰側產生一股奇怪的張力。

image credit:
Anna Baroni - BeYoga
https://ommmm.com/yoga-poses/poses/148#.VvNKc4x95z8

一般人受傷時,感覺神經會將訊息傳送給脊髓,脊髓下令身體退縮,傷勢就不會加深。在這之後,受傷訊息才傳送到大腦,我們才知道痛(所以我們被燙傷時先把手縮回來才喊痛)。

但是不知道是我的大腦會壓抑脊髓傳導還是怎麼樣,總之我每次遇到疼痛就會不自覺思考而不是自保。所以當我在這個體位裡覺得腰部怪怪的時候,我並沒有從這個體位裡離開,而是默默思考著「這奇妙的感覺難道是腰痛嗎?為什麼只有右側有怪怪的感覺呢?怪怪的感覺似乎從腰部往上,到中背的部分,這樣子算是受傷嗎?」我就維持在這個體位裡一邊思考一邊數了十個呼吸,再將腳往上拉回180度的頭倒立,穩定的維持數個呼吸之後,慢慢的將腳飄下來時發現,啊,hold不住了,在離地最後兩公分時,腳砰一聲,輕輕墜地。

由於過程平靜無比,直到此時,還沒有人發現我受傷。 

而我墜地後依舊在思考,接下來我要往後跳做個vinyasa,然後盤腿做鎖印嗎?也直到此時我才發現,不對,我好像沒辦法往後跳,剛剛那個怪怪的感覺也許就是傳說中的「痛」,也就是說,我受傷了。我躺下來休息,但是疼痛遲遲沒有緩解,再回房休息越躺越痛才驚覺不妙。

於是我成了只能直行後退的定速機器人。走太快會痛,左右扭轉也會痛,坐下起身會痛,從塌塌米上爬起來更是痛到哀嚎。

剩下來的課程當然都不能上了。

但是玩樂是絕對不能省的。

所以我忍痛到藥局詢問藥師,買了消炎貼布貼了照計劃繼續走。雖然身體劇烈震盪會痛,但只要定速前進就沒有問題。心定,身體的速度就能定,對瑜伽人來說,這一點都不是問題。

說是這樣說,過程還是很辛苦,來回京都時無法站在火車上,受傷的腰背承受不了火車的震動。但就算有了位子也沒有比較輕鬆,畢竟剛受傷,每次上下起坐都如煉獄火刑燒身,我只能像老婆婆般扶著座位旁的鐵欄杆緩慢掙扎。為了避免下樓梯的疼痛,老公和好友也到處幫我找電扶梯或電梯,這趟行程差點變成身障設施考察之旅。

第一天受傷時,女兒很擔心,想扶我卻因為力道不對讓我更疼痛。但她也像一般人,快速習慣他人的疼痛後,就只顧自己玩耍把我甩在後面(這是好事,不舒服的時候一點都不想被人照三餐問候)。某天晚上我們要走段小坡路去圓山公園,女兒左顧右盼蹦蹦跳跳什麼都好奇,她一回頭突然發現換我遠遠走在前頭,她驚問為什麼我會走的比她快。

「因為穩定。媽媽一直穩定走,就算慢也會變快。」老公淡淡的回答。

只要穩定一直走,就算慢也會快。或許這也是受傷要我學習的另一項功課吧。


因為穩定參與每一天的練習,出發前一直擔憂無法早起的夜行性動物們最後都完成連五天的五點Ashtanga練習(至於陰瑜珈,因為美食如此多,只好無奈放棄·····)。

老公在台灣的練習不算規律,這是第一次連續練習五天,他說可以感覺到身體在一天天的練習下,外層越來越放鬆,內在核心越來越有力。我和他相反,在台灣時經常練習,走路時可以自然收束內在核心,不似從前像攤爛泥。這次連五天沒練習,到最後幾天走路時只覺核心慢慢鬆掉拉不回,好像回到三十歲前內外皆垮的狀態。

練起來那麼辛苦,垮掉只是彈指間。我看著自己崩馳的肉身真是焦慮無比,怕從肉身開始連意志力也一併失去,但我還在受傷,硬要前彎只會仆街。

急也沒辦法,想快還是得從慢開始,穩定持續走下去。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?

「兩塊磚?你會不會太誇張了?」 男同學一臉緊張看著我,搖搖頭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不是普通硬,我需要兩塊磚。」 「是嗎?你『需要』嗎?還是你『想要』?」 我帶的動作是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 (中文有人照梵文翻成「三肢前彎」,也有人看外形翻成「半英雄坐姿前彎」)。如下圖所見,直角算一肢,彎腳算一肢,臀部算一肢。這三肢最好在同一個平面上,像下面這張圖。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髖關節,適合給長期坐在電腦桌前以至於骨盆僵化固著的現代人調整身體。 但總是歪坐享受文明的現代人一做這個動作,臀部幾乎全往直腳的地方塌,基礎不穩,勉強前彎只是歪斜的更嚴重。所以一般老師會讓學生在直腳的臀部下墊毛毯,讓兩邊骨盆一樣高,像下面這張圖。 墊毛毯只是權宜,最好在瑜伽練習及日常生活中逐步將骨盆轉正,將髖關節活動開,最終撤掉毛毯,才最有效果。就像有些女生為了減肥穿馬甲,如果是減肥初期靠馬甲理解怎麼讓身體集中,那馬甲還有點用。如果以為什麼都不做,穿上馬甲就能變身林志玲,那馬甲下永遠只是一顆黑青的泡芙。 所以囉,拿輔具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:不論用起來多愛多喜歡,總有一天,你都得讓他走。 為了怕將來捨不得放下輔具,最好一開始就多開發自己的身體一點,輔具用的精簡一點。在最必要的時候讓輔具畫龍點睛,其他時候儘量靠自己。所以我看到這位男同學在最多只墊塊毛毯的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裡用了兩塊磚,當然很吃驚。一塊磚塊大概是一張毛毯的三倍厚,男同學墊了兩塊磚頭,大概是別人的六倍高。 看得出來,墊了這麼高後,他感到很安心。但是,瑜伽如果只是餵養你的安心,讓你在舒適圈裡安逸懶散,那就不是瑜伽了。 我叫他給我一塊磚。男同學滿臉驚恐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真的不是普通硬,一塊不行吧。」相較他的驚恐,我則是伸出手,滿臉確定。 男同學猶豫不決的抽出磚,一副想遞又不想遞給我的樣子。他的手還在慢慢挪移,我則是直接伸手接過磚頭。男同學神色慌張,臀部懸空,一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樣子。我開口要他慢慢地呼吸,慢慢地坐下,去感覺緊的地方,會痛就停下來,但是不要放棄。 他照我的指示,慢慢地呼吸,慢慢照做,臀部也慢慢降落在一塊磚上。 穩穩地降落,沒有勉強。 我問他會痛嗎? 「不會。」男同學

宛如曼陀羅

前幾天朋友問我在家裡練習時,可不可以跳過拜日式AB,只練自己不擅長的部分,比方說邊看電視邊來個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(站姿拉腳趾平衡)。 身為一個曾經邊看DVD邊練船式的人來說,實在很沒立場跟她說別這樣。但也因為我曾經這麼執著過,我也才能夠理直氣壯說:「千萬別這樣。」 單練個別體位法不過是練肌肉而已。如果只想練肌肉,不如直接去健身房。成效絕對比瑜伽快,苦果也絕對比瑜伽深。 有太多人太想做到某些體位而以健身的方式練習,練到最後身體太緊,無法扭轉或後彎。連身體都無法平衡,就別說心靈了。 所以我的建議是練習一定要專心。有了練習的念頭,就算時間不多,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,也還是定在當下,從拜日AB開始,各五次結束後可以直接跳到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。中間的trikonasana等都可以不要做,但是儘量不要省略拜日AB。因為拜日AB既是暖身,也是基礎,一步步的延伸才是Ashtanga。 不斷琢磨拜日AB。比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式的單練個別體位還有用。 剛好信安老師也在前幾天分享了 Bandha的意義 。這個常常掛在瑜伽人嘴上的Bandha是什麼?據說瑜伽練半天就在練Bandha,據說有了Bandha就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(真是想太多),那到底Bandha是什麼?據Ashtanga掌門人Sharath的回答,Bandha就是「身體變輕」,練習的法門則在Vinyasa的跳穿, Navasana及最後Utpluthih時把自己提起來。 仔細思考這幾個動作,歸根結底,其共同本質不也一樣是在拜日AB的前跳與後跳。 很多人覺得拜日AB外觀平淡,不斷重複又累又無聊。我以前年輕不懂事也很受不了每次mysore得做那麼多次拜日。但是隨著練習的時間增加,動作做的越來越多(也就是經歷的挫折越來越多),我慢慢理解拜日AB與後續動作間的關聯性。也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俯瞰,見山式開始前跳後跳上犬下犬,宛如以自己的身體往後往下往上往前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圓,這些圓重複疊合不斷擴散,像是一圈又一圈的曼陀羅,倏忽綻放,下一秒風吹沙過,留下的只有平靜。 (原文貼於2015/12/22的個人臉書上)

mysore魔力

說到 ashtanga 就不能不提mysore。剛接觸ashtanga時,常常看到ashtanga練習者一臉沈醉的講mysore多累多辛苦,嘴巴說手痠腳累,眼神卻顯溫柔,藏不盡的愛意在眼角皺紋中,我看了總不免想「嘴巴說不要,身體倒是挺誠實的」。就這樣,我被他們的表情騙進了mysore room。進到mysore room後也真的覺得很累很辛苦,但在與他人述說mysore甘苦時,我也發現,我的語調不再銳利,聲音溫和有了更多的包容。 mysore就是有這樣的魔力。對於沒接觸過ashtanga的你,一定很好奇,到底什麼是mysore? 我們先來看一張mysore room的相片: image credit: Mysore SF (http://mysoresf.com/the-practice/about-mysore-yoga/) Mysore SF由KYJAYI certified老師Magnolia Zuniga主持 在這張相片中,你看到了什麼? 人好多?好擠?每個人做的動作都不一樣? 如果你能從照片看出這三點,你的觀察力就有96分了,為你拍拍手。另外看不到的四分是什麼,就讓我來告訴你。 1. mysore是一對一 是的,人這麼多,但mysore依舊是一對一。就算你從來沒做過瑜伽,前彎也碰不到地,你還是可以走進mysore room。老師會過來教你呼吸,帶你抬手、前彎,從拜日式A開始一步一步往下做,熟悉動作後,老師就會走開,放你一個人練習。 因為沒經驗,或許一整堂課只能做拜日式A,你的心又無聊又焦躁,特別是再怎麼想專心還是忍不住瞥到旁邊,這個人輕巧跳穿,那個人腳掛到頭。他們的身體已經折成各種形狀,你還是只能抬手、前彎、下犬,全部都是基本中的基本。你心急厭惡又自卑,為什麼自己這麼笨重,什麼時候才能輕飄飄在空中飛?你無奈的繼續重複抬手前彎好無聊,想找老師幫你加動作,老師卻已經走到遠遠的不知道什麼地方。你又做了好幾次拜日式,身體好累,老師還沒回來,你往左看往右看,好不容易找到老師,忍不住用哀怨的眼神看老師一眼,老師對上你的眼睛,卻只給你完成式和大休息。傳說中的mysore就這樣結束了。 第二天一樣,頂多老師看你原來的動作做熟了,就再教你下一個動作。你還是站在那裡前彎,旁邊的同學卻好像已經骨頭拆掉,360度轉一圈又飛起來。你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