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七星山主峰與東峰


雖然生長在在多山的小島上,卻對山野十分陌生,大抵是我輩中年的寫照。說起來當然是有些遺憾,特別是當外國人問起台灣有什麼特色時,我想得出台灣有高山,卻除了玉山雪山陽明山,數不出更多山名,更別說山上的空氣與景致,和我是咫尺天涯。

單身的時候,遺憾只是單人份,不輕不重。有了孩子後遺憾呈倍數增高,不想把遺憾代代傳下去,這幾年得空就帶孩子往山裡跑。認識的郊山太少,沒幾次就走完,這陣子決定挑戰難一點的山,得早他人之先去探路。

所以就抽個空擋,和Simon一起探探七星山。我們先坐捷運到劍潭站,轉坐紅5再坐108遊園公車。遊園公車繞遍陽明山每個景點,竹子湖、二子坪、小油坑......每段距離都好遠,過了一個山頭才到下一個點,轉過一個山頭眼前景色又全都不一樣,這時才發現陽明山好大。以前悶在小小的車裡經過,距離和時間是短了,視野也扁平了,竟誤以為陽明山不過是後園小丘,只是泡湯吃野菜的小地方,其實陽明山比我想的大好多,得親腳踏上才算。

不過大眾運輸真的耗時間,從出家門到冷水坑停車場花了兩個小時,本來希望在中午前下山,卻到近中午才到冷水坑站。從這裡往前方望可見山前頭有一小裂口,那就是登山口,大概走5~10分鐘可以到。


在公車站等遊園公車時,我和Simon研究公車站牌。排第一個的阿伯問我們要去哪,知道我們要去冷水坑後就說:「去泡腳啊,很舒服的,去泡個腳。」

我以為只是水盆大小的泡腳池,沒想到是這麼完整的足浴池,這樣的設計概念,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留下。


不只有足浴池,還有免費湯屋。但享樂的事情晚點做,否則泡完也沒力爬了,直接下山。



斷捨離啊,斷捨離,直接邁向登山口往上走。


走了一小段還沒到涼亭,Simon和我站在旁邊討論是不是走錯了,會不會不小心漏掉哪個叉路轉錯方向。路邊有個阿伯突然現身問我們要去哪?幫我們指路時順便簡介附近的地質變化,比方說橋旁邊這個長滿雜草的山坳就是個死火山口。


登山總是容易遇到熱心指路的山友。山友們指了路就走,不多攀談也不多干涉,天寬地闊的。難怪人到中年越來越愛爬山。

確定路沒錯後,又走了一段,終於來到涼亭。

山稜一路走來沒有遮蔽,風吹又強,耳朵很痛,我們看地圖確定路線後就繼續前行。



才一轉頭就看到一個毛絨絨的東西從我眼前跑過,臨進草叢前還露出一團肥滿渾厚的屁股。

Simon走到我旁邊說:「我不要告訴你剛剛看到什麼,要不然你會尖叫。」

「一隻跟小貓一樣大的老鼠?」

「山老鼠是比較大。」

「山裡有很多山老鼠嗎?」

「比較容易見到。」

「但是老鼠看到人會跑走吧?」

「理論上是,但如果是一千隻老鼠就不會了。」

一千隻老鼠的話,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山裡都很可怕,真遇到,逃不了,也就無需畏懼了。

繼續走會看到兩個電塔,這是教育廣播電台的發射塔。這兩根突兀的插在山腰上,總覺得上面應該要有鐵塔男窩著鐵塔煮飯晾衣服才合這片風景。


走不久就到七星山公園。


接著走到苗圃登山道。繞這一圈省掉登山道一半路程。

開始走之後就知道省這一半有多重要。


因為這登山道實在陡,


很陡,


非常陡。



就算我體力不錯,常練瑜伽,也被Simon遠遠拋在後頭。

好不容易看到距離碑,以為快到頂端卻才發現從叉路口開始只走了兩百公尺,連一半都不到。


大概是只有兩百公尺給我的劇烈打擊完全反映在我的臉上,Simon看了一眼,問我你老想著登頂,那剛剛你看到了什麼?

看到了什麼?我回望剛剛走過的石階,有歎氣有汗水有痛苦有不耐,就是沒有一刻是享受。

好可惜,坐捷運轉公車耗那麼久進到山裡,卻爬出這麼多不開心。何必?

我轉頭看路旁的植披,才看到許多精彩,樹叢的植物幾乎每隔幾步就不一樣,遠看都是綠,近看葉葉都不同。在最不該長樹的石階旁冒出了參天大樹,斜倚的斷木上爬滿青苔,海星般的樹根破土而生,老樹懸空以根抱木,每個生物都以他獨特的姿態展現自己的存在。


就這樣看著看著,把最艱困的一段走完。

好像ashtanga,練習起來又難又累又辛苦,但是我們不需要每次練習都把動作做到最滿,也不用一次就到位。靠蠻力將身體一次拉足,接著推拿復健半個月,這樣是himsa(暴力)。ashtanga不是要人追求一刻的完美,而是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的持續練習,在練習中與自己對話,在極限的扭轉與放鬆中取得平衡。

做到了困難體位又怎麼樣?進到了三摩地又怎麼樣?進到大休息時還是要全部放掉,第二天站到墊子前還是要從拜日式重新開始。成就什麼的都是雲煙,只有過程中的每一刻會留在自己的身體裡,那是你說不出的什麼,只有在下一次的練習會與自己相遇。

於是我就在滿山美景中,不知不覺又爬了八百公尺山路,來到七星山主峰與東峰的分岔點。


望向東峰。


終於來到七星山主峰頂。


Simon在主峰上做舞王做到禪定。

我拍完照問他好了怎麼還不下來,他說他在專心聽風的聲音。

風的確很大,地也不夠寬,我簡單做個八曲人手平衡Astavakrasana。這是紀念聖者Astavakra,他在媽媽肚子裡就因為發現爸爸將吠陀經典詮釋錯了而得罪爸爸,被爸爸詛咒,以致出生時,他的雙手雙腳、頭、胸的關節都嚴重扭曲而被稱為八曲人(Astavakra)。八曲人後來在一場吠陀辯論上保全了父親的名聲,解除了父親的詛咒,關節不再扭曲,回復正常。

如果說希臘神話裡的伊底帕斯反映的是西方的創新與突破,也就是孩子終究要弒父以取得自身存在。那八曲人的故事大抵述說的是在東方世界裡,傳統力量有多強大:再反骨的孩子終究要回到道統中,看似是與父親妥協,其實是父親與孩子都回歸到一條比他們還要高的道統上。這可以說是和諧取得諒解,也可以說是吞噬。

吞噬的另一個說法是獻身,又或者是日文中「一生懸命」。
東方的說法似乎總是想儘其所能隱去自身痕跡,委身獻給更大的什麼上。


這個體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要先將一腳掛到肩膀上,另一腳勾上去,再將自己抬起來。但是登山褲不夠有彈性,腳拉到一半卡住了,掛不上去,所以抬起來時腳沒伸直。整理相片時很猶豫是不是要放這麼不標準的相片,但想想山總是會爬的,Astavakrasana總是會再做的,當時當刻的記錄就這一張,標不標準什麼的就算了吧。

下了主峰轉往東峰。




東峰頂矮了些,山頂也樸素些,來這裡耍寶拍照的人(就是我們啦)也少了些。

其實是風太大,只能站穩,很難做其他體位。

從東峰頂望向主峰。


就下山了。

下山時遇到從這裡上山的山友,一男一女各一名。女士看起來還好,男士臉色慘白問我還有多久到山頂?我說十分鐘。他皺眉說是二十分鐘吧。

我哈哈大笑說是十分鐘。

十分鐘可以有多長?是剎那,是永恆,心有多累,時間就有多長。就像剛剛上山的距離,是兩百公尺長還是八百公尺長,是由我的心判斷而不是用尺量。



繞一圈下去會回到教育廣播電台的發射電塔,從這裡可以看到電塔右邊是冷水坑的湯屋,電塔左邊那一片則是夢幻湖。


夢幻湖近照。


不敢相信離這裡三十分鐘就是城市喧囂,這是臺北迷人處,他有喧鬧的時候,有躁亂的時候,但是不論臺北再怎麼喧嘩,都有靜靜的一角。


留言

  1. 我一直期待阿伯什麼時候會再出現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其實我坐公車下山時也在想阿伯會不會突然冒出來叫我們去泡腳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?

「兩塊磚?你會不會太誇張了?」 男同學一臉緊張看著我,搖搖頭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不是普通硬,我需要兩塊磚。」 「是嗎?你『需要』嗎?還是你『想要』?」 我帶的動作是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 (中文有人照梵文翻成「三肢前彎」,也有人看外形翻成「半英雄坐姿前彎」)。如下圖所見,直角算一肢,彎腳算一肢,臀部算一肢。這三肢最好在同一個平面上,像下面這張圖。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髖關節,適合給長期坐在電腦桌前以至於骨盆僵化固著的現代人調整身體。 但總是歪坐享受文明的現代人一做這個動作,臀部幾乎全往直腳的地方塌,基礎不穩,勉強前彎只是歪斜的更嚴重。所以一般老師會讓學生在直腳的臀部下墊毛毯,讓兩邊骨盆一樣高,像下面這張圖。 墊毛毯只是權宜,最好在瑜伽練習及日常生活中逐步將骨盆轉正,將髖關節活動開,最終撤掉毛毯,才最有效果。就像有些女生為了減肥穿馬甲,如果是減肥初期靠馬甲理解怎麼讓身體集中,那馬甲還有點用。如果以為什麼都不做,穿上馬甲就能變身林志玲,那馬甲下永遠只是一顆黑青的泡芙。 所以囉,拿輔具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:不論用起來多愛多喜歡,總有一天,你都得讓他走。 為了怕將來捨不得放下輔具,最好一開始就多開發自己的身體一點,輔具用的精簡一點。在最必要的時候讓輔具畫龍點睛,其他時候儘量靠自己。所以我看到這位男同學在最多只墊塊毛毯的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imottanasana裡用了兩塊磚,當然很吃驚。一塊磚塊大概是一張毛毯的三倍厚,男同學墊了兩塊磚頭,大概是別人的六倍高。 看得出來,墊了這麼高後,他感到很安心。但是,瑜伽如果只是餵養你的安心,讓你在舒適圈裡安逸懶散,那就不是瑜伽了。 我叫他給我一塊磚。男同學滿臉驚恐說:「我的身體很硬,真的不是普通硬,一塊不行吧。」相較他的驚恐,我則是伸出手,滿臉確定。 男同學猶豫不決的抽出磚,一副想遞又不想遞給我的樣子。他的手還在慢慢挪移,我則是直接伸手接過磚頭。男同學神色慌張,臀部懸空,一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樣子。我開口要他慢慢地呼吸,慢慢地坐下,去感覺緊的地方,會痛就停下來,但是不要放棄。 他照我的指示,慢慢地呼吸,慢慢照做,臀部也慢慢降落在一塊磚上。 穩穩地降落,沒有勉強。 我問他會痛嗎? 「不會。」男同學

宛如曼陀羅

前幾天朋友問我在家裡練習時,可不可以跳過拜日式AB,只練自己不擅長的部分,比方說邊看電視邊來個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(站姿拉腳趾平衡)。 身為一個曾經邊看DVD邊練船式的人來說,實在很沒立場跟她說別這樣。但也因為我曾經這麼執著過,我也才能夠理直氣壯說:「千萬別這樣。」 單練個別體位法不過是練肌肉而已。如果只想練肌肉,不如直接去健身房。成效絕對比瑜伽快,苦果也絕對比瑜伽深。 有太多人太想做到某些體位而以健身的方式練習,練到最後身體太緊,無法扭轉或後彎。連身體都無法平衡,就別說心靈了。 所以我的建議是練習一定要專心。有了練習的念頭,就算時間不多,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,也還是定在當下,從拜日AB開始,各五次結束後可以直接跳到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。中間的trikonasana等都可以不要做,但是儘量不要省略拜日AB。因為拜日AB既是暖身,也是基礎,一步步的延伸才是Ashtanga。 不斷琢磨拜日AB。比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式的單練個別體位還有用。 剛好信安老師也在前幾天分享了 Bandha的意義 。這個常常掛在瑜伽人嘴上的Bandha是什麼?據說瑜伽練半天就在練Bandha,據說有了Bandha就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(真是想太多),那到底Bandha是什麼?據Ashtanga掌門人Sharath的回答,Bandha就是「身體變輕」,練習的法門則在Vinyasa的跳穿, Navasana及最後Utpluthih時把自己提起來。 仔細思考這幾個動作,歸根結底,其共同本質不也一樣是在拜日AB的前跳與後跳。 很多人覺得拜日AB外觀平淡,不斷重複又累又無聊。我以前年輕不懂事也很受不了每次mysore得做那麼多次拜日。但是隨著練習的時間增加,動作做的越來越多(也就是經歷的挫折越來越多),我慢慢理解拜日AB與後續動作間的關聯性。也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俯瞰,見山式開始前跳後跳上犬下犬,宛如以自己的身體往後往下往上往前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圓,這些圓重複疊合不斷擴散,像是一圈又一圈的曼陀羅,倏忽綻放,下一秒風吹沙過,留下的只有平靜。 (原文貼於2015/12/22的個人臉書上)

mysore魔力

說到 ashtanga 就不能不提mysore。剛接觸ashtanga時,常常看到ashtanga練習者一臉沈醉的講mysore多累多辛苦,嘴巴說手痠腳累,眼神卻顯溫柔,藏不盡的愛意在眼角皺紋中,我看了總不免想「嘴巴說不要,身體倒是挺誠實的」。就這樣,我被他們的表情騙進了mysore room。進到mysore room後也真的覺得很累很辛苦,但在與他人述說mysore甘苦時,我也發現,我的語調不再銳利,聲音溫和有了更多的包容。 mysore就是有這樣的魔力。對於沒接觸過ashtanga的你,一定很好奇,到底什麼是mysore? 我們先來看一張mysore room的相片: image credit: Mysore SF (http://mysoresf.com/the-practice/about-mysore-yoga/) Mysore SF由KYJAYI certified老師Magnolia Zuniga主持 在這張相片中,你看到了什麼? 人好多?好擠?每個人做的動作都不一樣? 如果你能從照片看出這三點,你的觀察力就有96分了,為你拍拍手。另外看不到的四分是什麼,就讓我來告訴你。 1. mysore是一對一 是的,人這麼多,但mysore依舊是一對一。就算你從來沒做過瑜伽,前彎也碰不到地,你還是可以走進mysore room。老師會過來教你呼吸,帶你抬手、前彎,從拜日式A開始一步一步往下做,熟悉動作後,老師就會走開,放你一個人練習。 因為沒經驗,或許一整堂課只能做拜日式A,你的心又無聊又焦躁,特別是再怎麼想專心還是忍不住瞥到旁邊,這個人輕巧跳穿,那個人腳掛到頭。他們的身體已經折成各種形狀,你還是只能抬手、前彎、下犬,全部都是基本中的基本。你心急厭惡又自卑,為什麼自己這麼笨重,什麼時候才能輕飄飄在空中飛?你無奈的繼續重複抬手前彎好無聊,想找老師幫你加動作,老師卻已經走到遠遠的不知道什麼地方。你又做了好幾次拜日式,身體好累,老師還沒回來,你往左看往右看,好不容易找到老師,忍不住用哀怨的眼神看老師一眼,老師對上你的眼睛,卻只給你完成式和大休息。傳說中的mysore就這樣結束了。 第二天一樣,頂多老師看你原來的動作做熟了,就再教你下一個動作。你還是站在那裡前彎,旁邊的同學卻好像已經骨頭拆掉,360度轉一圈又飛起來。你依